关于我

更新记录

目 录

怎么称呼我呢?

  • I am Read里德), I am reading!

叫我里德 / Read 都行,我很喜欢这个名字。

之前用的是Cook,取自我的sloganYou are what you eat. And I'm cooking what I eat!。但是我觉得它蕴含的含义还不够,直到我不断阅读,遇到了现在的名字...

称呼的由来

我想,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真实名字。那个是父母长辈给的,大多数都承载了某种涵义或希望。

选择做自媒体有很多原因,但是我不想直接用自己的真名,只是希望造一个记录自己生活的place。

经过辗转反侧和不断修正,我现在把自己的名字定为了“里德·Read”,为什么是这个?

这源于一本书1中的一位案例的主人公。

... 罗纳德·詹姆斯·里德(Ronald James Read),美国慈善家、投资者、门卫和加油站工作人员。

......

里德于2014年去世,享年92岁。就在那时,这位来自乡下的普普通通的门卫登上了全世界的新闻头条

......

在遗嘱中,这位曾经的门卫将200万美元留给了自己的继子女,而把剩下的600多万捐献给了当地的医院和图书馆。

那些熟悉里德的人对此感到困惑。他这么多的钱是从哪儿来的?

最后,人们发现,里德的财富并没有什么秘密来源。他没有中巨额彩票,也没有继承大笔遗产。里德将能攒的每一分钱都积攒起来,然后去买了蓝筹股,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等到几十年后,这些微小的积蓄通过日积月累的复利,最终滚雪球般地变成了800多万

他从一个门卫到一个慈善家的过程就是这么简单。

另外我自己也对这个名字赋予了一些自己的期望:指导我的行动(阅读)成长(博学的君子)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1 爱读书!

2 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聪明的人,但一定是一个能坚持的人!

3 爱记录!

4 爱分享!

5 我的信息输入:书籍、播客。

6 其他兴趣:咖啡、乒乓球

 

 

1 爱读书

纳瓦尔(Naval Ravikant)3:“我精读的书其实并不多。我会略读很多书,但精读的只有几本,而这几本书构成了我知识的基础。”

 

2 我认为我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尤其是读博之后感觉更强烈,因为周围都是很聪明的同学。但是我会在一些认定是正确的事情上反复去践行(我对自己的这种性格的理解是:略微有些固执,但是目前已经感知到了这点的情况下,我也正在积极学习如何把自己的这股劲更好地用在一些值得做好的事情上)。

例如:

  • 之前看论文的时候,我会一头扎进几篇论文里,把论文的思维导图、笔记等等都详细地做出来,其实那只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我知道,我应该在过程中尽早跳出来看看自己在做什么,但是拗不过自己的固执,所以常常会在一段无效的学习过程(也不能说是完全无效,用“收效甚微”可能更贴切些)结束后,感到懊悔不已。

  • 如果生活中有一个想法在我的脑袋里,比如给书桌装一个自己用竹竿简单缠绕形成的简陋的台灯,我会一直惦记着这个事情,然后最终做完了之后,会拍脑袋说“早知道不如直接买个新的,这个真丑...”。

  • ...

但是,我也会在一本书上反复阅读,每次都收获很多!就像我可能会执拗地去做一些没有仔细思考过的事情,但是同样地,我也会在仔细思考并认可的书上反复下功夫,做笔记、反复读。这也让我收获很多

 

3 我爱记录。

 

4 因为我自己对设计和分享有一种独特的喜欢,性格中更多偏向于服务型,所以,如果在学习过程有了一些中间的收获,我会制作成可以分享的形式,然后po到网上,一方面是供自己反复阅读、复习,另一方面也想为同样困惑的朋友提供到我的帮助~ 属于一举两得~ 我很喜欢这种感觉。

在网络用语中,po是post的缩写,可翻译为上传、公开、贴出去,一般是“上传到网上”的意思,例如:把图片po到网上。 而po主是一种微博用语,指某条微博内容的发布者。

 

5 截止2025年1月5日的主要信息输入源是:书籍、播客。

不过,受到“宇宙共时性”的启发以及对自己特有“固执”的感知,最近我也开始尝试从只言片语的网页、公众号或者纪录片里学些内容,我认为好的信息其实不需要从一个完整的资料获取,或许偶尔一次的翻书,也能看到一句改变自己的话也不一定呢?

👍推荐一些优质的资源吧:

 

6 其他兴趣 —— 咖啡

 

 

做自媒体的原因

我选择创作(自媒体)的原因🧮 想要做自媒体原因++ ↓ 重要性排序

 

 

我的书单

已读未记(笔记)

已读已记

最近在读

 

--------------

 

提及书单


1 [美] 摩根 · 豪泽尔, 李青宗 (译). 金钱心理学:财富、人性和幸福的永恒真相[M]. 北京: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3.6: 1-328.
2 [美] 詹姆斯.克利爾, 蔡世偉 (译). 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M]. 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2019.6: 1-304.
3 [美] 埃里克·乔根森, 赵灿 (译). 纳瓦尔宝典:财富与幸福指南[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22.4:1-256.
4 [法] 伊波利特·库尔蒂. 咖啡全书:深度解读关于精品咖啡的一切[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22.10: 1-320.
5 [美] 比尔·帕金斯, 聂亚舫 (译). 最优解人生:如何花钱,才能无憾[M]. 上海: 文汇出版社, 2023.2: 1-224.
6 [美] 马歇尔·卢森堡, 刘轶 (译). 非暴力沟通[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21.5: 1-256.
7 [日] 大岛祥誉, 朱悦玮 (译). 麦肯锡工作法:麦肯锡精英的39个工作习惯[M]. 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5.6: 1-175.
8 李开复. 做最好的自己[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9: 1-260.
9 尹红心, 李伟. 费曼学习法:用输出倒逼输入[M]. 江苏: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3: 1-224.
10 粥左罗. 学会写作:自我进阶的高效方法[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9.5: 1-280.
11 [美] 比尔•博内特, [美]戴夫•伊万斯, 周芳芳 (译).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如何设计充实且快乐的人生[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7.12: 1-280.
12 [日] 读书猴, 滕小涵 (译). 自学大全:送给所有不想放弃学习的人55个自学方法[M]. 上海: 文汇出版社, 2022.9: 1-736.
13 尼尔·埃亚尔, 肖志清 (译). 不可打扰[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21.11: 1-308.
14 [美] 亚当·格兰特, 张晓萌, 曹理达, 付静仪 (译). 重新思考:知所未知的力量[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22.9: 1-300.